学科动态

【校内动态】林建华:以改革创新求发展,开创“双一流”建设的新局面

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,是党中央、国务院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,是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。20158月,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,审议通过了《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》。为推动《总体方案》尽快落地实施,教育部、财政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联合发布了《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》。

《实施办法》是《总体方案》的细化和延伸。办法的出台过程体现了民主决策,充分听取了各方意见并不断修改完善。办法操作性很强,明确了各方主要任务、方法步骤和支持方式,包括时间表、路线图和任务书,提出了一系列的重点工作和创新举措。在遴选方式上,兼顾了效率和公平,采取认定方式,不单独组织申报和评审,简化了审核程序,避免重复评价,极大地减轻了高校负担;在支持方式上,让高校结合学校改革和发展实际自主确定建设思路,合理选择建设路径,自主确定学科建设口径和范围,极大地增强了高校自主安排经费的能力;在管理举措上,办法提出加强过程管理,实施动态监测,建立动态开放竞争、以绩效评价为杠杆的开放竞争机制,有进有出,打破身份固化,不搞终身制,及时跟踪指导,加大经费动态支持力度,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,切实增强了建设实效;办法还要求国家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改革,放管结合优化服务,在招生改革、人事制度、经费管理、学位授权、科研评价等方面切实落实建设高校的办学自主权。

“211工程“985工程等高等教育重点建设项目实施以来,中国大学的办学水平、学术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得以快速提升。以北大为例,过去十几年,我们坚持以队伍建设为核心,以交叉学科为重点,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指导思想,组建了一批跨学科新体制研究机构,以新的预聘-长聘机制引进了一批高水准学者,带动和促进了学校各领域的快速发展。根据最新的ESI统计,在22个学科中,北大已有21个进入了全球前1%;在主要国际大学排名中,北大都有不错的表现。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,与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社会公众的要求相比,北大仍然有很大的差距。《实施办法》提出坚持以一流为目标、以学科为基础、以绩效为杠杆、以改革为动力,按照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两类确定建设高校,实行分类进入、分别建设,突出改革导向,实行开放竞争,必将有力的推动形成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体系,办出中国特色、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。今后若干年是北大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时期,我们要以时不我待、只争朝夕的精神,切实增强紧迫感,不断创新,全面深化综合改革,进一步提升学科竞争力。

贯彻落实《实施办法》,必须坚持中国特色,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。习近平总书记201454日视察北大时指出,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,必须有中国特色,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校经验,更要遵循教育规律,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。北大将以中国特色,世界一流为核心,守正创新、引领未来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发展理念,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,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,面向世界科技发展前沿,进一步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,全面提升学校在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社会服务、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综合实力。我们也认识到,迄今为止,世界一流大学无一不是基于西方文化。我们讲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,不仅要立足中国,解决中国问题,还意味着建设植根中华文明的一流大学,这是一项艰巨的历史性任务。我们应当贯彻落实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精神,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,汲取其他文明的营养,特别是民主科学精神,大力发展人文社会科学,形成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,在此基础上,建成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

贯彻落实《实施办法》,必须进一步明确学校的核心使命,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,推进学科调整,提升学校整体竞争力。北大将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,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和加强基础、促进交叉、尊重选择、卓越教学的教育理念,努力使学生在北大获得最好的学习和成长体验。学校大力推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,在学部内自由转专业,在全校范围内自由选课,将资源配置与院系教学状况挂钩,促进了院系和教师更加关注教学、更加关注学生。学校还肩负着服务社会,弘扬文化等重要社会责任。核心使命是学校的根本,也是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。学校要求各单位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和国家需求,明确各自定位,推进学科调整,提升学术竞争力。与此同时,学校鼓励支持院系与地方和企业的合作。目前,学校在北京、广东、江苏、山东、内蒙古等地建立了联合研究和成果转化机构,聚集了社会资源,提升了学校服务国家和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。

贯彻落实《实施办法》,必须要与综合改革紧密结合,不断改革创新,进一步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。大学是高度依赖师生创造性的学术机构,应当努力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,中国大学目前面临的是非常复杂的发展局面,很多因素纠缠在一起,要实现长远健康发展,只有根据办学规律大力推进综合改革,推进学科布局和管理构架的调整,创新教育模式,改革人事制度,建立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,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,才能把每个机构、每个人的创造潜力都激发出来,真正营造良好的制度和文化氛围,调动起师生和各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。要让学者主导学术管理,激活思想,孕育学术,充分发挥各级学术委员会的职能,在生物医学、大数据和国别与区域研究等重要领域,组建以学者为主的学科建设委员会;建立了人文社科研究院、社会调查中心、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等完全由学者主导的学术机构和交流平台,聚集了大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者。在新一轮的双一流规划中,学校将列出专项,支持和促进临床医学与其他学科的合作。

贯彻落实《实施办法》,必须要把建设重点放在一流学科上。世界一流大学都有一些世界领先的一流学科,这些一流学科是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,通过精心地规划与布局,逐步形成的学科高地和高峰。李克强总理2016415日考察北大时强调,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,关系民族的未来,高水平教育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,推进双一流建设重点要放在一流学科上。我们既要继续支持传统优势学科的发展,又要大力促进学科的交叉和融合。学科是动态和发展的,需要不断地动态调整其发展格局,学科之间的发展是相互关联的,许多学科是在交叉融合过程中不断演化的,每个学科都需要其他学科支撑,不能离开其他学科而单独发展,否则,将成为无源之水、无本之木。一般地说,学校的学科是相对固定的,但我们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却常常是综合和跨学科的,学科的最前沿也常常是跨学科的。从全球范围看,原创成果大都是学科前沿和学科交叉的结果,如果只针对技术问题、只在传统学科方向内打转转,是无法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和技术原创成果。因此,为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,我们的学科应当进行综合性的建设,包括队伍建设、学科布局调整、人才培养体系建设、管理机制体制建设,更重要的是学校的文化和氛围的营造与建设。

贯彻落实《实施办法》,必须精准发力,要在落细、落小、落实上下功夫。今天的北大正处于第三次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刻,今后若干年是北大向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冲刺的关键时期,北大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设想。《总体方案》和《实施办法》确定的路线图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进程,力争在2030年左右率先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。要实现这一宏伟蓝图,必须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脚踏实地,精准施策,精准发力,在落细、落小、落实上下功夫,最大限度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、主动性和创造性,守正创新,坚定勇敢的走出一条自己的路,一条引领中国高等教育振兴之路,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,力争率先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,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。


返回